当前定位城市_明确城市定位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2年前 (2022-12-27) 网络入侵 16 4

全文总结:

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

城市定位北京中国政治、文化、科教以及国际交往中心。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建设为世界城市。 天津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北方国际物流中心。 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体系 、国际航空枢纽 、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大都市。 重庆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中心,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大都市 。从总体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应当引领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重庆地处内陆腹地,居承东启西重要战略地位。

北京:着眼建设世界型大都市,强化首都功能,发展首都经济,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联袂天津引领环渤海地区发展。

天津:提升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功能,重点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和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协同北京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

上海:优化提升经济功能,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联袂南京、杭州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发展。

广州: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格局 。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高端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联袂深圳、香港、澳门推进珠三角地区现代化。

重庆:形成西部开发开放支撑,西部中心枢纽,推进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强化主城核心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发挥“两江新区”、西永综合保税区等物流集散功能,加速提升先进制造和综合服务水平。 上海(Shanghai),简称“沪”或“申”,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地处长江入海口,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并与安徽相隔,共同构成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之一。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流动自由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基本形成符合发展需要和国际惯例的税收、信用和监管等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基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结构优化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以及国际航空枢纽港,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营造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口岸环境和现代国际航运服务环境,增强国际航运资源整合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是“历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发祥地”。

各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达到53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居全国前三位。在广州投资的外资企业达2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236家。广州上市企业数量达11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4家。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66.77%,居全国前三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三位,人均消费品零售额居全国第一位。民生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位。

2010年至2015年,广州五次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位。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华南第一位、世界第五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居全国第一。正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格局。广州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汇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人员、95%的博士、97%的国家重点学科、80%的高校,新型研发机构28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13家,重点实验室337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广州已建成华南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为优秀,数量居全国第一。广州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连续6次位居世界第一。

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广州市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优先发展高端服务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将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重庆,简称巴和渝,别称山城、渝都、桥都,雾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世界温泉之都、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中心。中西部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共和国成立初期为西南大区驻地和中央直辖市,1997年6月18日恢复成立中央直辖市后,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步伐加快,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农业农村和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重庆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万州综合保税区、过境72小时内免签,进口整车、水果、肉类等口岸。

2009年1月,《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强调要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建设,应进一步发挥市场与政府合力。

2011年10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修订后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明确了重庆城市职能,强化了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2011年,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重庆定位为国际大都市。 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明确提出:天津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国际航运融资中心、中国中医药研发中心、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天津市的发展建设,要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北方中心城市作用,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型国际化大都市。

如何定位城市地位和未来发展趋势

比如台州:

从台州发展的历史传承和现实基础出发,把握国家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提出建设“现代化港湾都市区”的城市发展定位,其战略支撑为建设“国际智造名城”、“海上丝路港城”、“山海宜居美城”,简称“一都三城”。

一都:现代化港湾都市区

建设“现代化港湾都市区”,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现代化为基本目标,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充分发挥港口对城市和产业的引领作用,积极发展海湾经济,推动城市依港而兴、拥湾发展;加快构建“三区(椒黄路)融合、三市(中心城市、临海、温岭)同城、三带(东部海洋经济带、中部都市经济带、西部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大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三城:

国际智造名城

建设“国际智造名城”,就是要牢牢把握国际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注重人才引领,突出智库建设,注重科技引领,实施创新驱动,积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高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加速发展、智能生产方式加速推广、智能生活方式加速普及,把台州建设成为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智能制造城市。

海上丝路港城

建设“海上丝路港城”,就是要牢牢把握开放型、外向型的阶段特征,以港口引领、拥湾发展为导向,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充分发挥港口和海湾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湾经济和腹地经济,推动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加快以台州港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交通物流枢纽,加强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人文交流,把台州建设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区域合作网络中的节点城市。

山海宜居美城

建设“山海宜居美城”,就是要牢牢把握“建设美丽台州、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要求,以生态引领、民生优先为导向,充分发挥山海兼利优势,建立山海协同发展机制,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西部山区、中部平原、沿海湾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促进区域、城乡一体发展;努力弘扬山海文化,增进文化认同,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彰显城市个性和魅力,把台州建设成为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大美台州。

明确城市定位有什么深刻意义?

■王国龙城市功能定位是引导城市发展的指南针,是谋划城市中长期发展必须解答的重大课题。城市功能的合理正确定位对于一个城市的稳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城市的定位,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和城市形象塑造问题,而是一个城市在全省、全国、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角色的转变和战略的调整。城市定位,不仅接受城市决策者、城市经营者、城市居住者的检验,也要接受历史的检验。因而,城市定位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惟一性原则、排他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美誉性原则和认同原则。 城市定位,包括城市的增长方式定位、发展模式定位、人文定位、产业定位、经济圈定位、市场定位、建设定位、教育定位、形象定位、功能定位等。在这些定位中,应首先对城市功能作出正确的定位。城市的功能定位,要突出城市的特色资源,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就是比较特色,是一个城市与众不同的独特资源。特色的东西是最难以模仿的,特色最能体现水平、体现优势,特色孕育竞争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城市能否把资源特色尽快转化为经济特色、产业特色、市场特色以及经济效益财政居民收入,最终转化成为城市的竞争优势。 城市的科学定位是提升竞争力的途径。域市定位要从战略上着眼于未来的竞争,着眼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将各个城市发展经济的重点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同时加快运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产业部门,全面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 从报告对江西城市的定位来看,一是科学确立了城市经济圈,有利于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二是科学确立了城市产业集群,有利于实现提升竞争力的目标;三是科学确立了城市的主导产业,有利于发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四是科学确立了城市的经济功能,有利于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比如,把赣州定位为对接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三角区的“桥头堡”,重点是推进赣州的开发开放,任务是服务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体现了赣州城市地位的提高,进一步明确了赣州与江西其他城市在发展规划上、功能上的分工方向,有利于江西参与经济的全球化。 (作者系江西省政协办公厅副主任) 点击进入相关专题编辑:杨冗晟

城市定位的城市定位的原则

城市定位应遵从独特性原则。城市定位应该有鲜明的个性,要尽可能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城市的个性是不可接近、难以模仿和超越的。实际上,特色就是个性,就是独具一格。城市特色是城市内在素质的外部表现,是地域的分野、文化的积淀。城市定位的个性可以从历史文脉、名胜古迹、革命传统、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交通状况、产业结构以及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建筑风格等诸多方面去发掘培育,讲究创意和标新立异。比如:现在中国有很多城市都在定位旅游城市、金融城市等,这样的城市定位注重产业功能,忽略了城市本质特性,显然没有太大的个性吸引力。而有些城市则充分利用个性化的定位原则,塑造了自己的独特定位。比如丽江定位为“香格里拉大旅游圈的门户,世界精品体验旅游名城——东方体验之都”,是城市个性化定位中比较典型的成功案例。因此,只有坚持差异化的原则,塑造城市独有的定位和独特的形象,才能吸引城市目标消费者的关注,并使其产生对城市定位的品牌联想。

城市定位应遵从美誉性原则。城市定位的美誉性、生动性越强,就越易进入人们的眼帘和头脑,越能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桂林独有的城市品牌定位语,既突出了桂林的城市特色,又增强了城市的美誉度。城市品牌的美誉性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建立城市品牌并不是一个广告、一次公关活动就可以解决问题,城市只有内外兼修方能为自己赢得美誉度并得到世人的认同。

城市定位应遵从连续性原则。科学的城市定位一旦确定,就必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并坚定不移地去贯彻、宣传和实施。不能因为城市管理者、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而中断。摇摆不定的城市定位会影响城市营销战略,会使城市营销人员、宣传媒体无所适从,也会使城市产品的潜在顾客迷惑不解。摇摆不定的城市定位表明城市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灵魂和核心价值、没有把握住自身的本质特征。

北京是我国什么中心、什么中心、什么中心,也是全国什么枢纽.

北京是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站是全国铁路客运重要枢纽。

北京市,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

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

北京站:位于东便门西侧。建于1959年,是全国铁路客运重要枢纽,北京第三大火车站。

扩展资料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结束北京考察时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就做好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其中第一点就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

习近平说,北京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四年以来,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一直是北京市工作最重要的课题。2017年6月19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中共北京市十二次党代会上作报告时指出,做好北京工作,推动北京发展,最重要的是牢固确立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

2017年9月29日,正式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在第一章第一节就明确,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

六大国家中心城市,都提出了什么定位

国家中心城市(8座):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

第一阶段(2010-2015):2010年2月,国务院发布《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这也是我国首次提出“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概念。

第二阶段(2016-2020):2016年5月,国务院和发改委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12月,国务院和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第六章节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中武汉作为中部六省和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一座人口超千万、经济总量超万亿的超大城市,未来要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作为支撑,增强在中部地区的辐射能力,推动中西部结构性改革;另外,发改委对郑州目前的发展状况也指出了不足,并提出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要加快发展以带动中部地区全面崛起。

目前有文件批复的只有以上8座城市,网上所流传的“11座国家中心城市”的消息是源于正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修订版)》,这一文件还没有正式对外发布。至于最后还会确定哪些城市是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既有可能会在编制中的11个里面修改,也有可能减少。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12-27 13:19:53 回复

    环境、建筑风格等诸多方面去发掘培育,讲究创意和标新立异。比如:现在中国有很多城市都在定位旅游城市、金融城市等,这样的城市定位注重产业功能,忽略了城市本质特性,显然没有太大的个性吸引力。而有些城市则充分利用个性化的定位原则,塑造了自己的独特定

    1
  • 访客 2022-12-27 18:02:08 回复

    。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高端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成面向

    2
  • 访客 2022-12-27 15:49:58 回复

    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将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

    3
  • 访客 2022-12-27 16:54:10 回复

    和金融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格局。广州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汇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人员、95%的博士、97%的国家重点学科、80%的高校,新型研发机构28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13家,重点实验室337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广州已建成华南规模最大的

    4